海外对冲基金加速入境

 

来源: 期货日报

2013年11月14日


 

    政策提供便利

    海外对冲基金对中国市场的关注度持续升温。期货日报记者从近日于上海举行“2013全球量化投资高峰论坛”上了解到,得益于上海自贸区和虹口对冲基金产业园的政策推动,海外对冲基金正在加速入境。
    “不管是从市场环境还是市场本身及竞争的情况看,中国市场对海外对冲基金都具有极大的吸引力。”君耀投资总裁侯思远表示,中国内地股市与全球股市涨跌的相关度不高,卖空策略空间大,而且90%的参与者是中小投资者,为海外对冲基金的程序化交易提供了很大空间。
    不过,海外对冲基金进驻我国内地市场存在许多障碍,投资氛围、语言交流、监管要求等都很难适应。据侯思远介绍,在中国内地注册企业,无论是公司架构还是税收监管模式,都与美国等海外市场有很大不同。
    “美国私募多采取合伙人制度,注册公司只需几分钟时间。而海外对冲基金一般以外资全资子公司、分支机构、合资公司及咨询公司等形式进入中国内地市场,注册流程长达数月。”侯思园介绍说,境内外市场的交易工具、规则、技术服务等的不同也给海外的量化交易操作者提出了挑战。交易工具及规则方面,目前中国内地股市的对冲工具只有沪深300指数期货,由于持仓额度的限制,卖空沪深300指数期货合约需要通过多个账户实现。同时,中国内地股市采取“T+1”的交易机制,也与海外市场不同。另外,在海外市场,对冲操作的杠杆一般在6—8倍,而中国内地市场只有1.5倍。
    “技术服务方面,美国券商为客户提供的研发报告服务包括详细损益、风险度等指标;美国对冲基金一般通过多个券商交易,最终通过一个账户独立清算,而在中国内地,这种模式行不通。”侯思园说,从程序化交易的角度看,海外对冲基金需要分析过去很长时间甚至长达10年的有效历史数据,而中国内地股市的数据从2006年开始才逐步完善,而且还要剔除2007年和2008年的极端行情数据。此外,很多文档也以中文形式呈现,海外机构根本无法查阅。
    除此之外,海外资本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主要壁垒是QFII额度限定。“虽然近几年QFII批准额度在不断加大,且投资比例也有所放宽,但目前租借QFII额度仍有困难。”上海申毅投资咨询有限公司投资总监申毅表示,在上千亿美元外流的情况下,对未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的担忧也使海外资本有所顾虑。
    虽然在操作层面存在多重障碍,但中国内地市场正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海外对冲基金入境。“未来一段时间,推动中国对冲基金业发展的仍将以海外资本为主。国内金融机构因监管和风控的限制,与我们合作的意愿不高。而境外的机构更加理解资产类型及风险,对收益更有耐心,能够达成长期合作。”申毅说。
    上海自贸区的设立与虹口对冲基金产业园的成立,则为这些海外对冲基金进驻中国内地市场创造了便利条件。“外资企业入驻,首先要关注的是当地政府部门是否了解相关业务,是否有足够的诚意及返税优惠政策。”上海开开门资本CEO李健豪表示,虹口对冲基金产业园刚好为海外对冲基金及机构进驻中国内地市场营造了良好的环境。与此同时,上海自贸区现有的基础设施及相关政策,又为境外资本从事大宗商品进出口、期现套利操作等提供了便利。这将加速推动我国对冲基金产业的发展。